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,俗称“花蚊子”。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,登革热病例输入后存在传播风险。

图注:埃及伊蚊(左)、白纹伊蚊(右)
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,潜伏期一般为1~14天,多为5~9天,但也有部分人群感染后不发病,即隐性感染者。
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:突发高热+三红征+三痛+皮疹。
① 突发高热: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~40℃;
② 三红征:即面、颈、胸部潮红;
③ 三痛:剧烈头痛、全身关节痛、肌肉酸痛;
④ 皮疹: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。
① 了解当地登革热疫情概况;
② 提前准备含有避蚊胺、避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;
③ 准备浅色长袖衣裤。
① 注意防蚊叮咬,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,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,住宿尽量选择安装有纱门、纱窗的地方;
② 注意蚊虫孳生,及时清理居住地室内外积水;
③ 如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。
① 入境时需留意,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向海关申报;
② 回国后2周内需留意,若出现登革热的典型症状,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旅行史,避免延误病情;
③ 居家或住院治疗时需留意,做好防蚊隔离,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,避免登革热疫情进一步传播和扩散。
登革热预防措施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。清除各类积水,控制蚊虫孳生地是防治蚊虫的根本措施,具体方法有:
① 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,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;③ 人、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建议3~5天彻底换水一次;④ 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,对于已有的水生植物,建议3~5天彻底换水一次;⑤ 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,可放养观赏鱼或其他种类食蚊鱼。日常保持工作地、居住地环境清洁,房间内可安装蚊帐、纱门、纱窗或使用蚊香、灭蚊拍等方式进行防蚊驱蚊,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。
外出时可随身携带驱避剂,尽量不在蚊虫活动高峰时段在树丛、草地、垃圾桶旁等地逗留。
如发病前14天内曾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史,或生活的城市有登革热疫情发生,当出现突起发热等上述典型症状时,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。此时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,并主动告知医生可疑旅居史,以尽快得到诊治,避免延误病情。